20年間國內商品房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過去20年房地產的周期和調控政策可以分為四個周期和三輪政策調控:1998年實行房改、2003年房地產成為支柱產業、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2015年去庫存政策、2010國十條限購限貸政策、2016穩房市去庫存。
一、1998-2002年國內房地產市場正式啟動成新經濟增長點
1997年亞洲爆發的金融危機對的進出口、投資行業、旅游業等產生了不同程度影響。
1998年7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正式印發,啟動國內房地產市場,目的是為了刺激住房消費需求、擴大內需以對沖外貿下滑趨勢并確立房地產業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這一時期我國的房價有漲有降總體處于較為平穩的狀態。
二、2003-2004年確立支柱產業并推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2003 年房地產被確立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同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首次突破 1 萬億元。為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解決房地產價格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2003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中提出: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但此時房地產價格上漲勢頭并未控制住,反而加快了上升速度:全國新建商品房價格2003年上漲4.8%、2004年上漲15%;而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增長率由2003年的27.82%下降到2004年的10.43%。
三、2005-2007年提出穩定國內房地產市場
2003年國務院18號文出臺后國內的房地產投資過熱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住房價格漲勢依然明顯。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發布8號文要求:高度重視穩定住房價格工作。受政府調控影響城鎮房地產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額比重開始下降,但是由于城鎮人口存量大、住房需求大、房地產行業投機行為普遍存在,房價穩定效果并不明顯。
四、2008-2009年出臺政策刺激住房消費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也造成了沖擊,也打擊了許多投資者的信心。2008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未未2年內投資四萬億元刺激經濟。200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用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房地產銷量下降的情況。
房價開始暴漲、保增長目的達到且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房地產市場復蘇,2009年全國平均房價增長率更是達到23.3%。
五、2010-2013年房價調控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苗頭
2009年國內寬松的信貸和投資政策導致年房價過快增長。同年12月14日國務院出臺“國四條”遏制部分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并從2010年4月14日開始接連出臺多條高密度房價調控措施堅決遏制房價過快增長。此時房價仍在增長,但增長已放緩且有進一步放緩的趨勢。
六、2014-2016年再度刺激房價漲勢分化
2014年經濟再度出現下滑趨勢國內GDP增長呈個位數、穩增長訴求明顯。繼2014年“930”新政和“1121” 降息以后房市開始回升。繼2015年“330”新政持續降息降準、6月股災之后一二線房價和銷量加速上漲。2016年2月的稅費減免政策出臺后一二線房價暴漲。同時2015-2016年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分化,在一二線房價暴漲的同時三四線房價穩定并持續去庫存。
七、2016年住房不炒穩房市去庫存成主旋律
2016年隨著經濟逐漸走穩、外匯儲備及匯率企穩、通脹預期抬頭、一二線房價上漲等現象出現,此時刺激房地產穩增長、保外匯任務算是基本完成但三四線去庫存效果區域差異較大。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并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住房不炒。房地產政策開始收緊并從全面轉向局部,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市抑制、三四線城市進入去庫存階段。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年國內房市調控政策歷程。
分享到: